8月23日,位于廣東東莞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——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國家驗收。中國科學院院長、黨組書記、中國散裂中子源國家驗收委員會主任白春禮出席驗收會并講話,中科院副院長張濤主持會議,廣東省副省長黃寧生致辭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任志武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、中科院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專家80余人參會。
驗收會上,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、中科院院士陳和生作項目建設總結報告,介紹了項目概況、工程實施情況、技術創新與突破、裝置試運行和工作計劃。
驗收委員會聽取了工程建設總結報告,以及工藝、建安、設備、財務、檔案專業組驗收意見,審核了相關文件資料,進行了實地考察。經過認真審議和充分討論,認為項目法人單位根據有關批復要求,按期高質量完成了國內首臺散裂中子源的建設任務,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于批復的驗收指標。裝置整體設計先進,研制設備質量精良,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三臺譜儀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,建設單位在加速器、靶站、譜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成果。驗收委員會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國家驗收。
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建設和啟用得到了黨中央、國務院的親切關懷,白春禮宣讀了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的重要批示。白春禮代表中科院對中國散裂中子源順利通過國家驗收表示祝賀,并向給予項目大力支持的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,以及參建單位、參研科學家和全體工程技術人員表示感謝。他指出,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內首臺、世界第四臺脈沖型散裂中子源,填補了我國脈沖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,為材料、生命和能源等科學領域的突破提供了重要手段;中國散裂中子源90%以上的裝置設備為自主研發并實現國產化,其技術指標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,使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,將顯著提升我國相關產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。
白春禮表示,要認真學習貫徹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指示精神,進一步管好、用好這一重大設施;要不斷擴大設施開放共享力度,提升設施運行管理水平;要堅持目標導向,聚焦重大產出,為解決核心關鍵技術領域的“卡脖子”問題提供重要支撐;要以設施為依托,不斷培養和集聚高水平人才隊伍;要全面深化科技戰略合作,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和區域發展奠定堅實科技基礎。
考察散裂中子源
驗收會現場
本文轉自中國科學院